OTA教学访谈--赵仑教授
赵仑 ,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教 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专业,获硕士学位。主讲课程:《财政研究》、《国有资产管理》、《财政学》和《资产评估》等。研究方向:财政理论研究、税收理论研究、资产评估理论与实务研究。
主要科研成果:《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的重复课征》、《税收优惠政策的副作用及对策研究》及《论我国个人所得税模式转换》等。主持完成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为《高等教育本科生培养成本研究》。北京市科研项目为《北京市高等教育培养成本研究市社科规划课题》《北京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社会兼职: 1993 年起,担任丰台区政协第五、第六和第七届副主席。自 1998 年起担任北京市第十一、第十二届人大代表,第十一届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 1998 年起连续担任两届北京市工商局特约检察员 , 现担任北京市财政学会常务理事。 2003 年被评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唯一的一名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并多次荣获校优秀教师称号。兼任北京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北京财政学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
记者:那您认为自己最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是什么呢?如果用一个词来给您的教学方法冠名,您认为应该如何归纳,如何解释呢?
赵仑 教授(以下简称赵): 我觉得“活”字很重要。这个“活”字包含着几层意思:
第一,讲活死教材。教材上的东西都是死的,理论也是共有的,每本书都差不多,照着书本念那也是死的。要想把教材讲活就得有鲜活的例证,作为教师得讲出自己得东西。为了照顾同学的学习进度可以按照书本上的顺序揉进一些例证进行拓展;
第二,方法活。应该把多重的教学手段运用到课堂中来,而不仅仅是单纯的讲、板书、幻灯片等单一的手段;
第三,语言活。一个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个语言大师,他应该会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化的、专业的术语用非常灵活的语言讲的通俗、生动、易懂。得让学生听明白他讲的课,让学生觉得有意思、发笑,进而学到有用的东西而不仅仅是记住一些冰冷的理论。
记者:您所从事的学科有什么特点?您的教学方法在哪些方面与学科特点是一致的?
赵: 我认为“理论 + 实践”应该是财政税务学的学科特点,同时具有“宏观 + 微观”的办学特色。“宏观”即理论知识,如果拥有雄厚的理论知识,看待同一个问题时你就会站在一个很高的起点、具有很高的理论层次;再者还要有坚实的“微观”专业技能。例如:一个财税本科毕业生不仅要知道一些关于财政税收的宏观调控知识和理论,还得掌握有关税收的计算、征收方法等一整套的体系,还包括税收等软件的使用。为什么财税学院的毕业生在全校就业率中一直是最好的,这跟财税学院的办学特色是息息相关的。这些在教学方法上同样可以反映出来,例如在学科设置上注意宏观微观相结合,老师讲授课程时也要注意把宏观的理论与微观的现实相联系。
记者:您认为应该如何来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态度?
赵: 一个老师的教学态度不太容易评价,但是却很重要。一个老师尽职尽责努力的讲课和他敷衍糊弄是有很大差别的,虽然当时学生可能感觉不出来,但是过后(也许若干年)真正受害的还是学生,因为他什么也没有学到,所以老师的态度很重要。态度是一个比较主观的概念,但是影响态度的因素却很多,可以从这些影响因素入手。作为学院领导经常会教育、“敲打”一些老师,让他们不要懈怠。另外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评价:
第一,主观方面,主要是职业道德。就是不论课前他的心情如何、不论他遇到了什么事一旦站到讲台上就会完全投入,决不把不良的情绪带到课堂中,这不仅仅要依靠自我约束还要靠习惯的养成。
第二,客观方面,主要依靠制度的完善。财税学院有着很好的听课制度,无论是院长还是副院长都得接受别人去听他的课,也得去听 别的 老师的课。不是说只是听听而已,还得评价、提出意见来,好的继续发扬,不足及时弥补;另外,还有学生评教。虽然学生评教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但是毕竟还是可以反映出一些问题的。肯定会有学生说出真心话,会认真对待评教的。
作为一个老师还要研究怎样做人,包括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在内。具体到教学中来就是不能把教学当作任务而要当作事业来做,“任务”存在着不情愿的东西,你会敷衍了事;而“事业”则不同,他完全属于你自己的事,你就会很上心的做,因为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内。我一家三代很多人都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所以对这个职业有着深厚的感情。作为教师具有敬业精神是必须的,是基础。我也比较推崇一些传统的诸如:敬业、爱岗、奉献等道德观念。总之,教学要不断的总结,总结成功,总结失败。
记者:您认为我校教师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呢?
赵: 作为高校,教学一定是第一、是基础、是中心,而科研是促进教学的,只是教学的辅助,不能本末倒置。高校的目的是教学,而不是科研。当然根据“一桶水”理论,你要想教会学生知识必须得把本学科前沿的东西弄明白了,必须得搞科研。要不你就会没有自己的东西,你会的只是书本上的别人的东西。科研不是不能做,而是应该作为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为教学服务。想搞科研有专门的科研单位搞可以去一些研究所,作为老师必须得在讲台上站住脚,所以老师必须以教学为重不能为了科研而科研。必须正确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一些体制、机制的设计来保证。
记者:您觉得如何推进教学改革?
赵: 首先是不能为了教改而教改,必须要改但是要有针对性。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搞一刀切、一概而论,而应该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例如学院每年都会新聘一些年轻的教师,有的是博士有的是博士后,他们的特点就是理论扎实但是讲课不行,也有被学生从讲台上赶下来的;相对而言一些老教师他们在教学岗位上干了十年、几十年课讲得非常棒,很受学生的欢迎但是他们的学历比较低连硕士都不是。所以新教师要跟着老教师学习怎么上课,怎样才能把课上好而不是陶醉于自己的学历和学术成就中;相应的老教师也不能对自己的教学成绩沾沾自喜,而应该迎头赶上像那些年轻老师学习做项目、做科研。所以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不能搞一个固定模式的教学教法,所有老师都按照这个死东西来教学。不是说把粉笔改成课件、增加课堂讨论、看场电影就是教改了,一个老师教学最重要的还是要“活”,得和学生交流、互动。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是要与学生互动,通过眼神的交流、肢体语言的表达知道学生是否听懂了,懂得程度如何等等。所以课件等只是教学辅助条件,不能让它拽着老师学生走。
教改关键还是老师,一个好的老师首先他讲课得“上心”。每次上课后都要总结,回忆自己上课精彩的地方,分析为什么学生会反应这么好记下了,下次还这么做;不成功之处也要分析为什么,怎么出现的记下来课后进行知识或方法的弥补。想做好教学就得不停地“修正”,不仅仅是修正态度还有方法。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例证,会计的学生和金融的学生在学习税法时用的例子应该不同,多找一些学生们熟悉的与他们专业相关相近的事例;还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层次运用不同的方法,研究生、本科生他们的基础不同、知识结构也不同所以就不能用同样的方法。
(访谈记录人:工商管理学院企业管理 07 级研究生 董艳艳)
2008 年 5 月